沈阳那条 “国际大马路”……
历史演化
和平大街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起皇寺路,南至沈水路(沈阳二环路),全长5.5公里。10m宽的街心绿化通车岛,是和平大街与沈阳的其他街路的一个显著标志。
和平大街始建于1917年,是日本人在奉天满铁附属地内修建的主要道路之一,当时以街心的一条土沟为界。东与奉天城商埠地管辖称“九经路”,西侧属附属地管辖称“东五条町”。该路初为土路,后改称石子路。街心的土沟被填平并设有界桩。
1919年,开始植树带桩,逐渐形成绿化带。因为是当时满铁奉天附属地与奉天城商埠地的界街,俗称“国际大马路”。它北通浪速通大街,南至北三马路,也是一条南北交通要道。
1921年,两侧统一命名,自北向南分三段,依次称作“信侬町”、“雾岛町”和“雪见町”。
1934年,奉天市政公署对该路重新修建。把道路的中间的界树,建成绿化分车道,两侧有车行道和人行道。使其形成两块板平道路
1948年沈阳解放前,由于满铁奉天附属地和奉天城商埠地的分割管辖,致使该路北段北九马路—市府大路之间一直不通,形成没有出路的盲场路和断头路。
1948年沈阳解放后,这条路经多次修建,于1957年定名为“和平大街”。
1960年,北段打通与市府大路相交。1964年,改建后的和平大街林荫路全长3450M,中间设2M人行道,两侧栽植柳树、榆树、桃树及丁香花等植物。整个林荫道为绿地围绕。
和平大街的树木界桩,到了沈阳嘴里,就叫:树趟子!
1973年和1979年,先后对东西两侧的车行道进行翻修,采用新基础,内层改为沥青混凝土,两侧新隙边石。
1982年,拆除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员会门前的林荫道,拓宽并延长南段到砂阳路。拓宽后的南段为2块板路,总宽为41.2M,其中,车行道为24M,绿化带为13M,人行道两侧总宽4.2M。
1989年3月,将北九马路—市府大路沿用原名定为“和平北大街”。
1999年5月—9月,沈阳市实施畅通工程,对和平大街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和平大街,北起市府大路,南至南二环中路收费口,为市管2级道路,全长5421M,车行道面积149552平方米,包括铺装沥青混凝土的机动车道和铺装水泥或花岗岩石石板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面积为43309平方米,铺装水泥方砖。花岗岩边石17578M,其上栽植了街道树。
1
两条马路隔着一排界桩
和平大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街中央的绿化带,百年前,它是由界桩演变而来的商埠地和附属地的界限标志。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东北。在沈阳,他们将原来沙俄攫取的“铁路用地”改为“南满铁路附属地”。
◆当年的奉天商埠一角
界桩
2
留下历史印记的老建筑
百余年来,与和平大街有关的故事数不胜数,既有筚路篮褛的艰辛,也有中西文化的交汇;既有异邦入侵的屈辱,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又因这条街东侧属于中国人管理的商埠地,而称为“协和大街”,民间称之为“国际大马路”。
▲ 和平大街与北七马路交汇口,1922年的和平大街就修到了这里,那时的和平大街是一条丁字路,再往前走,就是当年的英国领事馆的大门。
▲图为万福麟公馆旧址2011年照
3
这些地方你一定去过
▲1985年9月29日,在和平南大街东侧,“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正式挂牌,俗称“大院儿”,从此这里称为“金牌工厂、冠军摇篮”,是生产中国体育明星的流水线。原来这块地是东北大学的,那时的范围比现在大,西边到了南运河,北边挨着南湖公园和东北大学,东边快到浑河大坝了。2010年,大院儿搬走了……
▲1988年11月2日,在庆祝沈阳解放40周年之际,由沈阳军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人民政府共同在和平南大街,建立的“东北解放纪念碑”,落成并揭幕,铭记历史,教育后人。
▲1924年,小日本在千代田通旁,新建了一座公园,也叫千代田。沈阳解放后,这里叫中山公园。但在文革期间,还改叫过“红旗公园”。再后来,岁月蹉跎,红旗不见了,中山又回来了,才是我们记忆里的中山公园。
▲沈阳八一公园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三经街与和平北大街之间,占地七万平方米。此处原为菜园,后被美、英、法三国驻盛京领事馆占用。解放后,这里被辟为公园,因修建施工时解放军官兵协助共建,因此定名为"八一公园"。
▲位于市府大路和和平大街交汇处的“老北市邮局”。这个邮局当时名字叫“奉天邮务管理局”,是1927年建的。当时张作霖还是憋了一口气,要超过日本人在春日町(今太原街)建的奉天邮便局(今太原街邮局)。所以,这个奉天邮务管理局当时交由荷兰人设计和施工。墙面有精美雕花,并设计有绿色宝顶钟楼,还配有十字转门,基本上属于一个欧洲风格的建筑,当时也成为沈阳城内一个地标建筑。现为辽宁省联通公司所在地。
信息来源:沈阳地下铁 铁西新联会
热点信息